在网上遇到一篇文章《中国最美大学排行》,前十名就有厦门大学。厦门这座城市已经很美丽,能够孕育出厦门大学的美,也不是意外的事。厦门的任何一个景点都是那么的美。 继续阅读
月度归档:2018年10月
阅读:又入四本书《书店漫游》、《美的历程》、《各自去修行》、《毛姆读书随笔》
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,内容显示,有一个包裹需要到菜鸟驿站去取。 继续阅读
被导游糟蹋的鼓浪屿
去厦门之前,与朋友谈起厦门之行。朋友首先点到的景点是鼓浪屿,其它的并未说起。 继续阅读
游记:猫街与猫咪博物馆
晚上,以住处为起点,几个朋友相约出宾馆去闲逛。我对厦门好玩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印象:它不见得在繁华的大街上,也不见得在门口悬挂着显眼的招牌,正相反,许多好玩的地方,像一条普通的小巷那样,静静的隐蔽在安静的角落,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。 继续阅读
我与茶的故事(7):蒲公英红茶
在白天的时候,各种茶,我敢敞开了喝,为了保持头脑的清醒,我会多喝几杯绿茶的。 继续阅读
摄影:面对拍照的态度
去饭店吃饭,需要点菜,因为人挺多,点菜员忙着招呼其他的顾客,让我先看菜。菜也不少,点十几个菜,记不住,我用手机拍下来,等一会点菜员过来的时候,我直接给她出示相片即可。 继续阅读
我与茶的故事(6):厦门访茶
福建产茶,品种繁多,且著名茶较多,在我学习茶文化知识的时候,了解过不少福建茶的知识。 继续阅读
厦门之旅
你每天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,适应了这个环境里的一切。突然有一天,你要到远方,依然会借鉴这个熟悉环境的经验。 继续阅读
跑步随笔(五十三):冬日漫跑
立冬了,告别秋天的凉爽,迎来的是走出暖气房后的浑身瑟瑟发抖。 继续阅读
杂谈:自媒体是大众的口舌
说自媒体是大众的口舌,在这里并不是说自媒体为社会发声,自媒体代表的是时间的多种观点,谈论的人多了,就变成了各家之言。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上,尤其如此,每一家的自媒体可能都有自己的观点,不同的自媒体放在一起,就有了不同的言论。 继续阅读
杂谈:品质存在的土壤
我不太喜欢凑热点,对于舆论界出现的事情,我会去瞧瞧,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,至于给这些事情打上什么标签的话,那很难,而且很多事情可能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。 继续阅读
Brugi Spa Creazioni Sportiva自行车骑行服
中午的时候,好友打来电话,请教我关于自行车骑行服的问题。 继续阅读
杂谈:那些歪歪旅游景点,去了更失望
周末的时候,一家人开着车,跑到一处景点,门票、餐饮,撒一把银子,带回几张相片发个朋友圈后,剩下的只有失落。 继续阅读
杂谈:自行车的话题
我有一个旧手机,昨天收拾东西的时候翻找出来,已经耗光了电。我给这个手机充上电,打开,换手机的时候,里面的内容基本没有动过。有一个新浪博客的APP,打开,登录的是我自行车的账号。发布的最新的文章,也是年初时候的。上半年的时候,我骑过几天的自行车,在我的博客里写过几篇有关自行车的博客,当自行车停下后,就没有继续下去。 继续阅读
崂山二龙山,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
在蒋勋工作站的微信群里,有人吵着要去吴哥窟,还表示要在那里呆一个月。说到吴哥窟,我想到了莫高窟,一个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,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。 继续阅读
晓望村(二龙山)出租房屋|青岛崂山
多年以前,一个朋友到我们村玩,用手机拍了一些相片回去。过了几天,朋友打电话过来,问我们晓望村有没有卖房子的,他的姐夫看了这里的相片后,觉得这里山清水秀,是一个理想的可以生活的地方,想在我们晓望村买几间房子。还表示,房子新旧无所谓。 继续阅读
杂谈:停下的风景
蒋勋在书里谈慢生活,他的主旨是,生活的节奏慢不下来,那就挤出一小块时间,让自己体验生活的慢。我觉得,慢生活不是一个形式、仪式,他是一种态度。蒋勋用“不能穿休闲装”的借口辞去系主任的职务,亦是对向往生活的一种追求,这是他的态度。 继续阅读
长岛宝悦对虾酱罐头|青蚨海居渔家客栈特供
母亲在茶园种了几垄扁豆,采摘后挑出鲜嫩的,给我留着,在我回家后,用塑料袋装了塞进后备箱里。 继续阅读
偶遇烤到金黄的大条鱿鱼_鱿鱼记
回老家的时候,路过发小的家门口,只见他蹲坐在门口,眼前放着烧烤的炉子,炉子上正放着一长溜的、已经烤得金灿灿的鱿鱼。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,胃酸搅动着口水,让我不得不停下车来。 继续阅读
我与茶的故事(5):玄妙的茶
我一直觉得茶应该是很生活化的饮品,不要将茶谈成过于玄妙的东西,否则的话,茶将成为小众的饮品了。 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