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新事物的出现,是有颇多争议性的,就像我谈到的共享单车的问题。在你选择了共享单车的时候,想到的是它能够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。 继续阅读
月度归档:2017年07月
共享单车,怎么做到共享?
共享单车,怎么做到共享? 在小区的楼下,一把红色的链锁锁住了一辆小黄车。见到一辆小黄车,实在不容易。如果谁用APP,找到这辆车,看到上面的锁,该会多么的气氛。 继续阅读
画布与涂在上面的颜料
字典里的几千个字,被通过人类语言的顺序排列组合成一篇文章,是说明文、小说、戏剧、议论文等中的一种,或者几种的混合体。这种排列组合,可以是浅显的,也可以是深奥的,我们写的日志,多数属于浅显的,流于生活表面的。 继续阅读
卢西安·弗洛伊德的四幅画 读《去你的,生活》
在“如是书店”买来的这本由乔迪·格雷格(英)著、屠珀翻译的《去你的,生活》,拿到手上就不舍得放下了,只要有机会就拿出来读上几段。在看读完第一章《早餐》后即下定决心,此书要多读上几遍。
此时,书还没有读完,我却迫切的想要与大家分享这本书。从内容上来,这是一本传记性质的书,书中的主角儿是著名的画家卢西安·弗洛伊德,所以,决定从书中翻拍几张他的画,加以说明,让大家通过卢西安的画与画背后的故事来了解这本书。 继续阅读
如是书店:兼营售书的咖啡馆

如是书店
听说有个书店叫“如是”。在哪里听说的呢?在各种的旅行笔记里。旅行笔记的标签,标明了,这又是一个与情怀有关的书店。用我的话来说,就是一个有“咖啡味”的书店。 继续阅读
写博文,不再在意字数的限制
上学的时候,上作文课,最让人痛苦的是字数的要求,要变着法的加“的”、“了”等字去填充,每到这个时候,心里总有一个愤愤不平的想法,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事,为什么非要写足500字。 继续阅读
写博客最怕缺什么?
我们在谈博客的时候,时常说写博客要坚持。作为博客,只要不是下线了,就在那里,没有什么坚持不坚持的问题,之所以用“坚持”,其实说的是博客更新。所以,才让我思考,写博客最怕缺什么的问题,写博客最怕缺什么呢?素材、文章。 继续阅读
地球的炉子,烧开人间的水
最初,我并没有相机,混了个黑莓手机,揣着手机出去拍照,经常是耗完电就算是拍照结束,就打道回府了。那个时候,我以拍景物为主,不喜欢在我的镜头里有人,拍出的相片来,也是干巴巴的景物。 继续阅读
为什么别人比你优秀?
本文所写的,你可以把它当做心灵鸡汤,而我觉得,这不是心灵鸡汤,我自己也很厌恶心灵鸡汤,“一分价钱一分货,一份努力一分收获”,这才是我要表达的观点。 继续阅读
随记骑共享单车的体验
摩拜单车,在我体验后,觉得还不错,唯一可惜的是,如果我骑共享单车久了之后,就可能冷落了我的自行车了。 继续阅读
变老的追星族
在一个新闻里有这么一句话“90后的中年妇女”,这句话让80后的女人不淡定了,纷纷的在朋友圈里抗议。也的确是这样,这个写新闻的记者的确脑袋抽风了,如果90后是中年妇女了,那70后、80后还不得是广场舞的主力了。 继续阅读
被举报的邻居
现在对违章建筑查的很严,接到举报电话,立即上门拆除,绝不跟你拖泥带水。大家注意,这个词是“举报”。 继续阅读
故宫、胡同、圆明园
故宫、胡同、圆明园,是我去北京最想去的三个地方。长城也是我想去的地方,但不在我这个最想去的名单里,在好汉、长城的组合里,我成不了好汉了。 继续阅读
在饭馆里吃饭
在饭馆里吃饭,邻座后来一桌客人,三个人,从点完菜开始,一直在聊生意。说话的声音很大,四周都能听到。 继续阅读
市场上的秘密
熊子,是我的一个朋友,是真正的朋友。
熊子在知道我的榻榻米的问题后,就去搞市场调研了。他刚装修过房子,市场上基本跑遍了,只不过是他用的材料与我的不同。通过他的调研,知道了更详细的信息:板子的品牌、环保标号、大致的各个档次的价格等,更重要的是,大致算出了市场上某个类别榻榻米的价格。 继续阅读
为了不理发,何不如剃个光头
克里斯托弗已经骑到特里凡得琅了,这是哪里?在我所知道的关于外国的几个名字,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。克里斯托弗走过了那么地方,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,就像我们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样。区别是,克里斯托弗在和他们交流,而我们,擦肩而过。平时,我们只是围着我们熟悉的人转,转着,转着,就把自己的圈子缩小了。 继续阅读
鸭子好吃嘴硬
收费车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它的存在,可能告诉你,在这之外,没有停车的地方,或者有地方停,要被贴罚单。 继续阅读
本地打上来的蟹子
友谊第一比赛,比赛第二
米莉的客户大地经常来中国,属于出版行业,在我们眼里属于文化人。一次,米莉告诉我们,通过他对中国教育的观察,他总结出下面这个结论: 继续阅读
打破砂锅问到底
我有一个坏习惯,对于问题充满着好奇,手边的很多问题,都会习惯性的去搞清楚。就拿制作的榻榻米吧,为了说明问题,我到市场上去研究各种类型的榻榻米,最后明白了,榻榻米却没有做好。我做的时机不正确,如果在制作榻榻米之前,去市场上研究清楚的话,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。或者说,我就难得糊涂一次,不去弄明白,就当这个榻榻米就是这么做的吧。可是,我的研究问题的习惯却又困扰着,让我不自觉的去做。 继续阅读